植物神經紊亂(別名: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掛號科室: 神經內科
發病部位:神經
多發人群:所有人群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有遺傳性
相關癥狀:內臟功能失調
相關檢查:CT、MRI檢查
相關手術:無
相關藥品:谷維素、維生素B1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2000-5000元)
植物神經紊亂能引起血壓高嗎
29281次播放107次點贊
熬夜胸悶怎么馬上緩解
39369次播放190次點贊
植物神經紊亂會發熱嗎
37121次播放220次點贊
植物神經紊亂的科學治療方法
22601次播放235次點贊
植物神經紊亂科室掛哪個
31280次播放187次點贊
植物神經紊亂容易治嗎
35769次播放110次點贊
植物神經紊亂長期心跳快多久恢復
32413次播放268次點贊
植物神經紊亂中醫叫什么
38199次播放393次點贊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腦鳴是一種腦部嗡嗡響的感覺,可能是腦部器質性疾病例如腦供血不全導致,也可能是功能性疾病,例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就容易導致腦鳴。本例患者就是因為長期睡眠不佳,頭部鳴響感,伴有耳鳴,到門診就診,診斷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腦鳴。經過積極治療,患者腦鳴癥狀有所好轉,睡眠質量改善?!净拘畔ⅰ颗?、56歲【疾病類型】腦鳴【就診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2月【治療方案】藥物治療(舒血寧注射液、舒肝解郁膠囊、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百樂眠膠囊)【治療周期】住院治療7天,3個月后門診復查【治療效果】腦鳴癥狀有所緩解,睡眠質量改善一、初次面診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無明顯誘因出現頭部鳴響感,伴有耳鳴,無聽力下降,伴有心悸、心慌、胸悶,無法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常心煩意亂,夜間無法正常入睡,多夢易醒,醒后無法入睡,經常睜眼到天亮,伴有持續頭痛、頭暈、頭脹,患者對此十分緊張,認為自己得了什么絕癥。來到我院門診,安排入院后行頭顱磁共振、頸動脈彩超、心臟彩超、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離子測定、心肌酶測定、肌鈣蛋白等化驗檢查,考慮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腦鳴。二、治療經過入院后查體:神志清楚、焦慮情緒、語言正常、肢體活動無障礙,體溫36.6℃,血壓140/90mmHg,心率90次/分,呼吸17次/分,腦MR未見明顯異常,DWI未見彌散受限信號,雙側后交通動脈開放。頸動脈彩超顯示雙側頸動脈內膜改變。心臟彩超顯示左室順應性降低,左心功能正常。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患者主要是情緒不佳、睡眠不佳導致神經調節紊亂,可以用調節神經、調節情緒的藥物,遂給予舒血寧注射液改善循環,舒肝解郁膠囊改善情緒,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改善焦慮,百樂眠膠囊改善睡眠質量。三、治療效果患者通過7天點滴及口服藥物治療,腦部嗡嗡響的癥狀有所緩解,睡眠質量有所改善,入睡困難減輕,但仍有早醒,患者焦慮情緒明顯緩解,心態恢復平和,可以和親朋好友靜下心來交流。住院治療7天后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告知繼續口服藥物改善睡眠,緩解焦慮,3個月后門診復查。四、注意事項很高興患者經過治療癥狀得到了改善。建議患者平時放松心情,多參加戶外活動,多和朋友溝通交流,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睡前可以聽聽輕音樂放松,改善睡眠質量。凡事往好的方面想,保持樂觀心態,焦慮的心情自然而然可以緩解,睡眠亦可改善。五、個人感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腦鳴,同時可伴有胸悶、氣短、心悸心慌、呼吸困難,有的甚至還有軀體疼痛不適等主觀感覺,讓患者十分煩惱,反復就醫,花很多錢做各種檢查,結果都沒有太大問題。建議此類患者嘗試自我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必要時可以到心理科就診,通過心理疏導來緩解。
作者:程喆歆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閱讀量: 4683
說夢話常與長期壓力過大、緊張、焦慮等精神因素有關,由于大腦在睡眠時也保持一部分神經活躍,語言中樞受刺激可能會引起說夢話的現象。根據原因一般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解決說夢話的現象:1、植物神經紊亂:精神壓力較大、熬夜、過度興奮、焦慮等因素均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颊呖蛇m當運動、聽音樂、旅行、勞逸結合或咨詢心理醫生等方式調整精神狀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艾司唑侖、地西泮等鎮靜催眠藥物,甲鈷胺、B族維生素等營養神經的藥物,或曲舍林、西酞普蘭等抗抑郁藥物治療;2、睡眠質量差:一方面可能與植物神經紊亂互為因果,應積極治療植物神經紊亂。另一方面,睡眠環境差,或睡前劇烈運動、觀看刺激神經的影視、飲用濃茶或咖啡等情況可影響睡眠質量。首先應保證睡眠環境安靜、光線弱或無光線,同時在睡前保持平靜、放松的心態。長期睡眠質量差者,應積極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鎮靜催眠類藥物;3、肝火旺盛、腎陰虛:中醫認為說夢話與肝火旺盛、腎陰虛等因素有關,此類患者常出現失眠、多夢、睡眠障礙、脾氣暴躁等癥狀,可在中醫指導下辨證施治,包括中藥治療、針灸治療等。
作者:王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閱讀量: 7575
谷維素片具有調節植物神經失調和內分泌平衡障礙的作用??捎糜谡{節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緩解月經前后緊張癥、痛經及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谷維素片的禁忌目前尚不明確,但使用不當或患者不耐受等情況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胃部不適、渾身乏力、惡心嘔吐、體重增加、脫發嚴重等情況,嚴重者還會出現皮疹、發熱等全身癥狀,因此在服用谷維素片時應注意以下6方面:1、過敏體質:對谷維素片所含成分過敏的患者禁用,過敏體質患者謹慎使用;2、產品性狀發生變化:如發現產品性狀發生變化時患者禁止服用;3、患有胃及十二指腸疾?。喝缥负褪改c潰瘍的患者謹慎使用;4、服用過量:如服用過量導致腸胃不適、心跳加速等癥狀,及時向醫務人員求助;5、兒童及孕婦慎用:兒童應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孕婦應咨詢醫生后謹慎服用;6、藥物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因患者個體差異較大,服用谷維素片的禁忌應因人而異。如患者使用谷維素片后仍未緩解,應積極前往醫院,向醫生咨詢,并選擇更適合的方式接受治療。使用谷維素片應注意遮光和避光保存,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服用,如出現不良癥狀時,及時進行就診治療。
作者:王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閱讀量: 9024
胃腸植物神經紊亂又可以稱為胃腸道功能紊亂,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反酸、厭食、惡心、嘔吐、上腹部燒灼感、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治療方面首先要減輕患者本身的精神壓力,配合日常護理,同時配合使用對癥的藥物緩解癥狀:1、精神調節:注意放松心情,調節好情緒,避免壓力過大,不要老是將注意力放在疾病上,學會轉移注意力,多和別人溝通,適當去戶外活動,可以幫助緩解壓力,從而幫助緩解癥狀;2、飲食習慣:注意規律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到胃腸道,加重胃腸負擔,如果有抽煙喝酒的習慣,要盡量戒掉,煙酒當中的有害物質會對胃和腸黏膜造成刺激,加重癥狀;3、藥物治療:主要是結合患者的癥狀,對癥用藥,常用的藥物包括抗酸藥、促胃腸動力藥、止瀉藥等,如果有明顯的精神癥狀,比如焦慮、抑郁狀態,可以加用抗焦慮或者抗抑郁的藥物。
作者:杜志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閱讀量: 4999
胃腸植物神經紊亂又可以稱為胃腸道功能紊亂,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反酸、厭食、惡心、嘔吐、上腹部燒灼感、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治療方面首先要減輕患者本身的精神壓力,配合日常護理,同時配合使用對癥的藥物緩解癥狀:1、精神調節:注意放松心情,調節好情緒,避免壓力過大,不要老是將注意力放在疾病上,學會轉移注意力,多和別人溝通,適當去戶外活動,可以幫助緩解壓力,從而幫助緩解癥狀;2、飲食習慣:注意規律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到胃腸道,加重胃腸負擔,如果有抽煙喝酒的習慣,要盡量戒掉,煙酒當中的有害物質會對胃和腸黏膜造成刺激,加重癥狀;3、藥物治療:主要是結合患者的癥狀,對癥用藥,常用的藥物包括抗酸藥、促胃腸動力藥、止瀉藥等,如果有明顯的精神癥狀,比如焦慮、抑郁狀態,可以加用抗焦慮或者抗抑郁的藥物。
作者:王俊嶺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閱讀量: 4773
多數人在勞累之后會睡得快,睡眠程度也深,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也有少部分人越累越睡不著,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心理因素、飲食因素等有關。1、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部分人在過度勞累之后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神經處于過于興奮狀態,從而出現失眠的情況;2、神經衰弱:是常見的神經癥,長期過度疲勞很容易誘發神經衰弱,出現精神易興奮、腦力易疲勞、睡眠障礙等癥狀;3、心理因素:如果本身心理壓力比較大,思慮過多,也會使神經興奮,影響到睡眠;4、飲食因素:部分人在工作時為了緩解困乏,可能會增加咖啡、濃茶的攝入,里面含有興奮神經的咖啡因、茶堿等,如果晚上睡覺前還沒有完全代謝,也會影響到睡眠。此外,睡眠的環境也會影響到睡眠質量,如果睡眠環境比較嘈雜,也會導致失眠,平時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悅,有壓力時可以找人傾訴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舒緩壓力,比如運動、聽音樂等。
作者:杜志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閱讀量: 4825
賴光輝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疼痛科
"輕度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可以通過調理自身達到自愈的效果,但是輕度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必須經常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要生氣、焦慮、...
黃世昌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神經內科
"植物神經紊亂是排除了器質性的病變以后,自主神經、交感和副交感系統的平衡障礙,造成身體上的功能紊亂,如心慌、氣短、憋氣、消化不良、大...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