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異常
掛號科室: 產科
發病部位:全腹
多發人群:孕婦
治療方法:中醫治療、手術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無遺傳性
相關癥狀:臀位、橫位
相關疾?。?/strong> 子宮畸形 骨盆腫瘤 胎兒先天畸形
相關檢查:B超檢查
相關手術:外倒轉術
相關藥品:當歸紫蘇飲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3000-8000元)
為什么會胎位不正
40927次播放428次點贊
孕婦胎位不正怎么辦
32268次播放180次點贊
臀位是什么意思
42961次播放18次點贊
39周臀位還能轉過來嗎
37639次播放421次點贊
胎位不正采取什么睡姿
49968次播放487次點贊
胎兒臀位怎么糾正
23232次播放360次點贊
臀位什么時候剖腹產好
44878次播放20次點贊
lop胎位什么意思
42586次播放151次點贊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產婦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31歲產婦妊娠后定期產檢,于孕23周發現胎位不正;孕34周發現胎兒由橫位轉為臀位,并且臍帶繞頸二周;孕37周,突然出現少量陰道流液,無腹痛和陰道流血現象,于我院就診,檢查發現無宮縮、宮口未開,短時間無法分娩,同時胎兒胎位不正、胎監不理想、羊水少,遂給予行剖宮產終止妊娠。治療效果良好,胎兒順利娩出?!净拘畔ⅰ颗?、31歲【疾病類型】胎位不正【就診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3月【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剖宮產手術)【治療周期】住院治療5天【治療效果】治療效果良好,胎兒順利娩出一、初次面診31歲產婦自述:既往人流1次,自然流產1次。末次月經2021年7月1日,停經6周查B超提示宮內早孕,預產期2022年4月8日。孕10周到我院門診建卡并定期產檢,孕23周檢查系統彩超提示胎兒橫位,相當于孕22周3天。2月23日孕34周產檢查彩超提示“晚孕單活胎,臀位,相當于孕33周,臍帶繞頸二周”,雖然發現胎位不正,但是由于存在臍帶繞頸二周,所以未指導糾正胎位。3月18日剛到37周胎齡時,產婦自覺胎動增多,突然出現少量陰道流液,無腹痛和陰道流血現象,遂到醫院就診。門診查PH試紙變色,診斷“1、孕3產0孕37周活胎待產;2、臀位(即胎位不正);3、胎膜早破;4、臍帶繞頸?!绷⒓词兆≡?。二、治療經過入院后,給予產婦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胎監、胎兒彩超等檢查,彩超提示“晚孕單活胎,臀位,相當于孕36周,臍帶繞頸二周,羊水少”,胎監提示“反應不典型,胎心無加速,胎動多,無宮縮”,陰道檢查見陰道內有少量羊水,宮口未開,胎臀高浮。建議產婦臥床休息,給予抬高臀部。醫生向產婦交待病情,目前產婦無宮縮,宮口未開,估計短時間內無法分娩,同時胎兒胎位不正、胎監不理想、羊水少,有剖宮產指征,建議產婦盡早剖宮產終止妊娠。產婦與家屬商量后同意剖宮產,遂于當日完善術前準備行剖宮產手術,術中以臀牽助娩一活嬰,臍帶繞頸二周,1分鐘阿普加評分7分,給予保暖、給氧等措施后,5分鐘評分8分,10分鐘評分10分。術后給予鎮痛藥物以幫助緩解疼痛,同時使用縮宮素注射液促子宮收縮治療,給予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進行抗炎治療。三、治療效果產婦剖宮產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產婦回到病房觀察,術后生命體征正常,產婦自覺子宮復舊疼痛明顯,給予術后鎮痛緩解疼痛。術后5天查房,產婦無發熱癥狀,已經排氣排便,復查血常規正常,雙乳泌乳良好,子宮復舊良好,腹部傷口愈合良好,未發生傷口滲血現象,產后惡露少,于住院治療5天后順利出院。四、注意事項很慶幸產婦胎兒不正伴隨胎膜早破、臍帶繞頸等現象時,產婦能及時就診,剖宮產后母兒平安。但是需要叮囑產婦,術后注意觀察傷口是否有脂肪液化、感染、裂開等情況,愈合不良要及時就醫復診處理。產后保證充足睡眠,增加營養,有助于身體康復。產后42天,到門診行產后檢查和盆底康復治療,避免過早發生漏尿、盆腔臟器脫垂等癥狀。另外同房時需要注意避孕,想再次妊娠,最好間隔18個月,可以降低子宮破裂的風險。五、個人感悟多數產婦孕中期胎兒相對較小,羊水區較多,所以胎兒即使胎位不正,也無需處理。到了妊娠晚期,隨著胎兒增大,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空間減少,所以胎位變得相對固定,當出現胎兒胎位不正的情況下,一般醫生可以指導產婦胸膝臥位糾正胎位,但是對于該產婦臀位伴臍帶繞頸二周的情況下,則不宜強行糾正胎位,容易引發胎兒缺氧和胎盤早剝,到孕足月后仍無法糾正,所以及時給予剖宮產終止妊娠較為關鍵。
作者:蘆桂珍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 閱讀量: 5013
孕32周胎位臀位是有機會矯正的。建議孕婦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體位鍛煉,進而對胎位進行糾正。目前較為常用的是膝胸臥位:1、鍛煉前,孕婦應解去小便,排空膀胱,并松解褲帶,雙膝跪于床上;2、兩小腿應平放于床上并稍作分開,保持大腿與床面的垂直,將身體俯向床面,并盡量將胸部貼近床面;3、腹部懸空,臀部抬起,頭轉向一側,兩只胳膊彎曲放于頭部兩側??梢悦咳者M行2次,每次約15分鐘,連續1周??墒固和尾客顺雠枨?,并借助于胎兒重心的改變,使得胎兒頭部向下、臀部向上,從而達到矯正胎位的目的。由于32周屬于孕晚期,宮內羊水的減少以及胎兒個頭的增大都會導致胎兒運動受限,因此,孕晚期將臀位轉動成頭位的概率較小。此外,如果存在臍帶繞頸現象,則不能進行上述鍛煉。如果胎兒足月分娩時仍然處于臀位,此時應考慮剖宮產,以減小產婦和胎兒的風險。
作者:種軼文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閱讀量: 4097
LOP胎位指胎兒處于左枕后位,屬于胎方位中頭位的一種。一般可理解為胎頭朝下,胎兒枕骨朝向母體左后方。左枕后位在臨產前屬于正常情況,但枕后位不是通過骨盆的最佳位置。臨產前,胎兒在宮內的位置和姿勢可不斷發生變化,待臨產時才可能確定最終胎方位。一般臨產時,伴隨子宮收縮壓力,胎頭下降,胎兒可發生俯屈旋轉,不斷適應骨盆產道的方向產出,通??赊D為左枕前位,即與媽媽的面部呈相反的方向,此種體位最易分娩。此外,臨產時助產醫生也可通過手法轉動胎方位,通??赊D換為枕左前位或枕右前位。如果分娩過程中胎頭不能轉移到正常胎位,從母親產道分娩胎頭的過程較困難,需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針對LOP胎位的孕婦,睡覺時建議以左側臥位為主,有利于提升胎盤內血氧供應,防止出現宮內缺氧的情況。
作者:朱云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閱讀量: 4458
LOP胎位指胎兒處于左枕后位,屬于胎方位中頭位的一種。一般可理解為胎頭朝下,胎兒枕骨朝向母體左后方。左枕后位在臨產前屬于正常情況,但枕后位不是通過骨盆的最佳位置。臨產前,胎兒在宮內的位置和姿勢可不斷發生變化,待臨產時才可能確定最終胎方位。一般臨產時,伴隨子宮收縮壓力,胎頭下降,胎兒可發生俯屈旋轉,不斷適應骨盆產道的方向產出,通??赊D為左枕前位,即與媽媽的面部呈相反的方向,此種體位最易分娩。此外,臨產時助產醫生也可通過手法轉動胎方位,通??赊D換為枕左前位或枕右前位。如果分娩過程中胎頭不能轉移到正常胎位,從母親產道分娩胎頭的過程較困難,需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針對LOP胎位的孕婦,睡覺時建議以左側臥位為主,有利于提升胎盤內血氧供應,防止出現宮內缺氧的情況。
作者:趙延華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閱讀量: 4315
胎位橫位是胎兒的長軸與母體的縱軸呈垂直交叉方向,胎兒肩部為先露部位,又稱肩先露,是比較危險的胎位,可通過膝胸臥位、針灸或試行外倒轉術來糾正。1、膝胸臥位:孕婦需要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前臂伸直,俯撐,胸部盡量接近床面;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頭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5分鐘,連續做1周,然后去醫院復查;2、針灸:孕婦還可去中醫院,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針灸穴位治療,以扭轉胎位;3、外轉胎位術:如果在孕36周以后,胎兒仍未轉為頭先露,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羊水量適中、胎兒的背部在兩側、孕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臀部并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施行外倒轉術。值得注意的是,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需要謹慎選擇。如果孕晚期胎位仍然沒有糾正過來,應提前住院,可考慮進行剖宮產手術結束分娩。
作者:朱云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閱讀量: 5158
胎位橫位是胎兒的長軸與母體的縱軸呈垂直交叉方向,胎兒肩部為先露部位,又稱肩先露,是比較危險的胎位,可通過膝胸臥位、針灸或試行外倒轉術來糾正。1、膝胸臥位:孕婦需要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前臂伸直,俯撐,胸部盡量接近床面;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頭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5分鐘,連續做1周,然后去醫院復查;2、針灸:孕婦還可去中醫院,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針灸穴位治療,以扭轉胎位;3、外轉胎位術:如果在孕36周以后,胎兒仍未轉為頭先露,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羊水量適中、胎兒的背部在兩側、孕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臀部并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施行外倒轉術。值得注意的是,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需要謹慎選擇。如果孕晚期胎位仍然沒有糾正過來,應提前住院,可考慮進行剖宮產手術結束分娩。
作者:趙延華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閱讀量: 5426
黃鳳華 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婦產科
"異常胎位的原因有骨盆異?;蛘咛ヮ^俯屈異常,還有的是因為子宮收縮乏力所導致。在分娩過程中胎頭多為枕后位或者枕橫位銜接,枕部在下降過程...
王雙艷 副主任醫師
解放軍第一五二中心醫院
婦產科
胎位不正的原因有產婦因素,也有胎兒因素,和胎盤及羊水因素。產婦因素包括:產婦骨盆為扁平骨盆、均小骨盆、骨盆狹窄、恥骨弓過低、恥骨夾角...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