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別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
發病部位:血管
多發人群:5歲以下男嬰幼兒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無遺傳性
相關癥狀:發熱、皮疹
相關檢查:血清學檢查、超聲檢查
相關手術:無
相關藥品: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10000-50000元)
川崎病怎么確診
22556次播放320次點贊
川崎病怎么治療最佳
35579次播放279次點贊
小孩川崎病能治好嗎
20673次播放360次點贊
川崎病的后遺癥有哪些
26906次播放318次點贊
怎么區分川崎病和幼兒急疹
35350次播放197次點贊
川崎病治愈后多久打疫苗
25994次播放322次點贊
嬰兒川崎病癥狀
41871次播放375次點贊
川崎病會影響一生嗎
28645次播放491次點贊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患兒于家中出現連續發熱1周,家長初期并未在意,以為是普通發熱,自行為其用藥,但后來不僅未使患兒發熱緩解,反而加重其表現,使患兒出現結膜充血、口唇干燥、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純壕驮\后,積極完善相關檢查,并結合患兒癥狀,最終診斷為川崎病。與患兒家長溝通后給予對癥藥物治療,最終患兒得以治愈,未再復發?!净拘畔ⅰ磕?、5歲【疾病類型】川崎病【就診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4月【治療方案】靜脈注射藥物治療(人免疫球蛋白)+口服藥物治療(阿司匹林片)【治療周期】住院治療1周,定期復查【治療效果】患兒疾病得到治愈,未再復發一、初次面診患兒為5歲的小男孩,由家長帶領前來就診,自述近期出現發熱,已持續1周,開始認為只是普通發熱,但家長通過自行用藥后不僅未使發熱減輕,反而患兒癥狀逐漸加重,于是家長急忙將其帶到我院就診。門診給予患兒體格檢查,可見患兒結膜輕度充血,同時伴有口唇干燥,嘴唇脫皮情況較為嚴重,患兒張口后可見舌乳頭腫大、充血,為草莓舌癥狀,同時觸診患兒頸部,可觸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綜合上述癥狀,初步懷疑為川崎病,告知患兒家長情況并進行充分溝通后,同意入院進行診治。二、治療經過患兒入院后,為其安排詳細相關檢查,體格檢查除門診所見癥狀外,并未見其他明顯異常?;炑R幗Y果提示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等指標均存在升高。心臟彩超檢查未見異常。結合患兒的癥狀,最終明確診斷為川崎病。告知家長患兒病情并不嚴重,并進行充分溝通后決定行藥物治療。具體治療包括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同時配合使用中等劑量的阿司匹林片進行抗炎治療,患兒遵醫囑住院治療1周后,癥狀明顯緩解,辦理出院后,囑患兒家長繼續給患兒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片,并定期到醫院門診進行復查。三、治療效果患兒經過積極配合藥物治療,用藥當天發熱便已經得到緩解,住院治療2天后,患兒體溫已降至正常,同時觀察得知患兒結膜充血、口唇干燥等癥狀出現明顯緩解。住院治療1周后,給予患兒檢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結果顯示各項數值均處于正常范圍,同時心臟超聲提示患兒未出現冠狀動脈擴張或其他損害,且患兒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癥狀已經消失?;純焊黜椫笜司_到出院癥狀,于是準許其出院休養。出院后半年家長帶患兒來門診復查心臟彩超,未出現冠狀動脈擴張或其他損害,結果提示患兒癥狀已經得到治愈,期間患兒未再出現復發。四、注意事項看到患兒癥狀逐漸減輕,最終得以治愈,我由衷感到欣慰,但由于本病容易出現復發,因此患兒出院時,仍需提醒患兒家長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加強患兒的口腔護理,并保持口腔的情況,如勤刷牙、勤漱口,避免進食垃圾食品,以避免造成繼發感染;2、日常注意維持患兒自身的皮膚健康,保證患兒貼身衣物的清潔衛生,并保證患兒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勞累等,均有利于病情的恢復;3、飲食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多攝入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并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如面條、豆漿、雞蛋湯等,避免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導致病情加重或反復發作。五、個人感悟川崎病在臨床又被叫做是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常發生于5歲以內的兒童,常見癥狀與該病例中患兒的情況類似,如發熱、眼結膜充血、口唇干裂、頸部淋巴結腫大等,其他癥狀還包括手足紅腫等。臨床針對川崎病的治療并不復雜,只要積極配合多數患兒均能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偠灾?,提醒廣大患兒發現患兒出現持續發熱,并伴有結膜充血、口唇干裂等癥狀后需盡早給予重視,并盡早將患兒帶到醫院進行診治,即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作者:晁占湖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3763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本文提到的是一位2歲的患兒,因持續發燒7天就診,連續靜脈輸液抗生素5天仍然高燒不退,未見其他明顯異常癥狀。查體可見雙眼結膜充血,口唇黏膜干裂,草莓舌,多形性皮疹,雙手指末端硬腫脫皮,淋巴結腫大,根據臨床癥狀考慮診斷為川崎病。給予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維生素C這些藥物治療后,患兒癥狀逐漸恢復好轉?!净拘畔ⅰ磕?、2歲【疾病類型】川崎病【就診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1月【治療方案】藥物治療(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維生素C)【治療周期】住院1周,隨后定期隨訪【治療效果】體溫恢復正常,雙眼結膜、咽喉、舌部情況恢復正常,軀干皮疹消退一、初次面診患兒2歲,由家長抱來就診,患兒已經連續發燒7天,都是持續的高熱狀態,外院做了幾次血常規的檢測,除了C反應蛋白和血小板偏高之外,都沒有明顯的異常,已經給予非常積極的靜脈輸液,包括青霉素以及頭孢類的抗生素,連續用藥5天,體溫仍然沒有絲毫下降?;純壕驮\后做了仔細的體格檢查,發現雙眼有明顯的結膜充血,嘴唇干燥,舌頭呈現楊梅舌,頸部以及腋下都能觸摸到腫大的淋巴結,軀干和四肢的部位可見紅色散在皮疹,雙手手指末端,可見硬腫以及少許皮屑。結合目前體溫情況,診斷為川崎病。二、治療經過看診患兒后將其收治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包括三大常規(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動脈血氣、凝血功能全套等等,除了血常規中的C反應蛋白和血小板稍增高之外,其他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明確診斷為川崎病。治療上,給予連續2天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抑制自身免疫反應,配合口服阿司匹林和維生素C,來緩解高凝狀態及預防血栓形成,以及其他對癥治療,治療后患兒的體溫逐漸下降,身體上的各項癥狀也逐漸恢復至正常。三、治療效果治療上給予連續2天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后,患兒的體溫逐漸的趨于下降,在入院后的第3天基本恢復正常,隨即患兒的雙眼結膜充血癥狀也逐漸好轉,淋巴結逐漸消退,身上的皮疹顏色減淡,手腳末端的硬腫也慢慢的消退了。在癥狀恢復以后,再次進行相關指標,尤其是血常規和凝血功能的化驗復查,均較入院之前有明顯改善,復查心臟彩超,冠脈未見明顯擴張,在治療1周以后予以出院,并叮囑減量給予口服阿司匹林序貫治療?;純旱木衩婷惨埠昧?,胃口也增加了,晚上睡眠的質量也改善了很多。四、注意事項很高興患兒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以及其他不適癥狀得到控制,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停藥減藥,需要適當延后各類疫苗的接種時間,尤其是延緩毒活疫苗的接種。2、在治療后患兒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活動量大增加心功能的負荷。3、注意患兒口腔的衛生,加強口腔護理,避免繼發感染,唇部可以涂唇油進行護理。4、選擇柔軟、清潔、干燥的衣服以及被褥,以免加重患兒皮疹。5、飲食上家長要注意,患兒需要清淡飲食,可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五、個人感悟兒童川崎病并不如感冒那么多見,早期可能以發熱為主要癥狀,甚至是唯一癥狀,容易在病情的早期誤診。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往往可以看到持續高燒不退,積極抗感染治療無效,同時陸陸續續的身上出現一系列的癥狀,比如說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草莓舌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預警信號。早期可以先采取共性的治療方法,比如說38.5℃以上口服退燒藥,以及物理降溫。在溫度取得緩解之后,再仔細的觀察患兒的病情特點,分析導致發熱的原因,并密切關注身體上有沒有一些上訴特征性的變化,如果發現,家長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作者:朱若塵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閱讀量: 3495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本病例為一位2歲多的女患兒,10天前出現不明原因高熱,沒有咳嗽也沒有嘔吐,家長給予布洛芬混懸液退熱對癥處理,無明顯效果。后胸腹出現散在的紅色皮疹,不痛不癢來就診,臨床根據患兒病史體征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為川崎病,給予患兒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頭孢曲松鈉藥物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癥狀明顯好轉?!净拘畔ⅰ颗?、2歲多【疾病類型】川崎病【就診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3月【治療方案】藥物治療(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頭孢曲松鈉抗感染)【治療周期】住院10天,門診隨訪1年【治療效果】病情完全控制,發熱皮疹消退一、初次面診患兒10天前出現不明原因高熱,沒有咳嗽也沒有嘔吐,因此家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時只是給予布洛芬混懸液退熱處理。第2天患兒高熱不退,同時胸腹出現散在的紅色皮疹,不痛不癢,當即來我院門診就診。查體溫39.8°C,全身可見散在的紅色皮疹,以四肢明顯,眼結膜輕度充血,以左側明顯,頸部雙側可觸及輕度腫大淋巴結,無壓痛,無楊梅舌和指(趾)硬性腫脹,進一步檢查血常規結果提示血白細胞17.72×10^9/L、C反應蛋白14.09mg/L。臨床根據患兒表現考慮川崎病可能收治入院。二、治療經過患兒入院后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但高熱不退,體溫始終波動在39.5°C上下,入院第2天患兒皮疹明顯增多,出現全身彌漫性紅疹,同時眼結膜充血更加明顯,口唇黏膜充血、皸裂,入院后復查白細胞仍然偏高,血沉62mm/h明顯增快, 但心臟彩超未發現冠狀動脈異常,臨床根據患兒病史體征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為川崎病,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配合阿司匹林,以及抗感染的頭孢曲松鈉綜合治療,用藥后第2天患兒病情就得到明顯改善,精神和食欲好轉,體溫下降,皮疹也迅速消退。入院第4天阿司匹林減量,入院第10天復查血常規白細胞、C反應蛋白以及血沉正常,建議出院,并在1年內定期門診隨訪。三、治療效果經過臨床治療,患兒病情迅速好轉,用藥第2天發熱消退,皮疹也明顯緩解,眼結膜充血消失,頸部雙側腫大的淋巴結也消失,精神逐漸好轉,患兒進食良好,食欲較之前好轉,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入院第10天時患兒病情穩定,復查血常規白細胞、C反應蛋白以及血沉指標正常,出院時囑患兒定期門診隨訪1年。四、注意事項患兒病情完全控制,順利出院,為患兒感到由衷地開心,但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建議患兒出院后聽從醫生的指導正確用藥,禁止自行停藥或減藥,并且定期門診隨訪;2、平時在家注意休息,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適當運動。飲食上應清淡飲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進食前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唇部可以涂唇油,避免皸裂進一步加重。選擇柔軟、清潔的衣服和被褥,防止對患兒的皮膚產生刺激,加重皮疹;3、川崎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密切相關,因此盡量不要去人多擁擠的場所,以免發生交叉感染。五、個人感悟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上并不少見。典型的的川崎病臨床診斷并不困難,就本病例提醒廣大家長,如果患兒癥狀不典型,是比較容易漏診的。因此對于嬰兒不明原因的發熱,特別是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后高熱不退,一旦臨床出現皮疹,尤其是眼結膜充血,就要高度懷疑川崎病。臨床需要做血沉或免疫學方面的檢測協助診斷,同時應該第一時間做心臟彩超,除外冠狀動脈受累的情況。一旦診斷明確,應該盡早給予正確的藥物治療,這對川崎病的康復至關重要。
作者:宋善路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閱讀量: 3191
川崎病主要在嬰幼兒群體中發病,又稱為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感染川崎病的患兒最早期會出現發熱,還會出現眼部、口唇、手足、皮膚等部位的病變癥狀,需就醫進行診斷:1、發熱:是最早出現的較為典型的癥狀,川崎病患兒感染后會出現原因不明的發熱,體溫可達39-40℃,24小時內體溫波動超過2℃,一般發熱時間會超過5天或更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2、眼部癥狀:患兒在起病3-4天時會出現球結膜的充血,不伴有膿性分泌物,退熱后水腫充血可隨之消失;3、口唇癥狀:早期唇部會出現充血皸裂,口腔內黏膜彌漫充血,舌部也會充血,呈現草莓舌樣;4、手足部位:川崎病的早期可能會出現手足水腫發硬,局部可出現紅斑;5、皮膚表現:常在川崎病感染第1周出現多形性紅斑和猩紅熱樣皮疹,觀察肛門周圍可發現局部皮膚發紅、脫皮。另外,患兒還可能伴有部分非特異性的癥狀及體征,如咳嗽、腹痛、腹脹、腹瀉等。如果早期抗感染治療無效,并出現川崎病的部分臨床表現,超敏C反應蛋白等輔助檢查異常時,應及時考慮為疑似病例,并注意排除其他疾病。
作者:茅松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閱讀量: 4978
川崎病的治療時間與患者病情和治療是否及時有關,大部分患者需治療2-3周;少數患者治療不及時,出現嚴重并發癥時,治療時間較長,甚至會引起后遺癥?! 〈ㄆ椴〖雌つw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常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和嬰幼兒,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感染有關。川崎病的高熱可持續5天以上,如果及時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同時口服阿司匹林或用激素類的藥物治療,預后較好,發熱可在1-2天內緩解,治療2-3周后患者可基本恢復。如果治療不及時,高熱可持續較長時間,有20%-30%的患者會發生冠狀動脈瘤,治療周期較長?! τ诖ㄆ椴』颊?,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清淡飲食,食用易消化、高蛋白、營養豐富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
作者:周小鳳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閱讀量: 9154
川崎?。↘D)多發于嬰幼兒,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綜合征,屬于兒科常見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川崎病急性期過后一般可自愈,有一定的復發率,但復發率較低,僅1%-3%,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相應的輔助檢查即可判斷?! 〈ㄆ椴≈饕憩F為持續發熱5天以上,球結膜充血,口唇、口腔改變,非化膿性淺表淋巴結炎,皮疹,四肢末端硬腫及膜樣脫皮。如初次發病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2個月以上,即初次發病時的異常實驗室檢查指標,如白細胞計數、血小板、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完全恢復正常后,具備以上6項中的5項,即為川崎病復發?! ∧壳按ㄆ椴∩袩o特異性療法,治療的重點是及早控制血管炎,防止發生冠狀動脈損害。對復發病例仍要加強抗炎、抗凝治療。在給予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后,若效果不理想,則可以加用激素治療,必要時還可以應用生物制劑治療,從而取得良好療效。
作者:張欣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閱讀量: 83682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