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
掛號科室: 產科
發病部位:生殖
多發人群:女性
治療方法:剖腹產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無遺傳性
相關癥狀:疼痛
相關檢查:產檢
相關手術:剖腹產
相關藥品:頭孢曲松鈉、奧硝唑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10000-20000元)
什么是梗阻性難產
39416次播放94次點贊
導致孕婦難產的原因
26106次播放145次點贊
肩難產并發癥
38005次播放42次點贊
肩難產的處理方法
23490次播放222次點贊
順產后骨盆痛不能翻身怎么辦
31150次播放114次點贊
如何緩解宮縮陣痛
42863次播放232次點贊
打無痛分娩針的后遺癥
42526次播放383次點贊
順產打無痛分娩針對腰部有沒有傷害
26250次播放316次點贊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對于經歷過妊娠和分娩的經產婦,相對孕期產檢異常會減少,而且進入臨產后產程進展會更快,但是作為經產婦的劉女士此次臨產后遇到胎兒胎方位異常,導致到了產程活躍期后宮口擴張減慢、胎頭下降也慢,醫生發現異常后及時給予手轉胎位,在糾正胎位后很快宮口開全,胎兒順利娩出?!净拘畔ⅰ颗?、29歲【疾病類型】臨產發現胎方位異?!揪驮\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5月【治療方案】手轉胎位+順產接生【治療周期】住院4天,42天后復查【治療效果】胎兒順利娩出一、初次面診劉女士自述既往人流2次,2017年順產1孩,過程順利。末次月經2021年8月14日,停經1月余自測尿HCG陽性,到醫院查B超提示宮內早孕,預產期2022年5月21日。孕11周到我院門診建卡并定期產檢,孕20周開始自覺胎動,唐氏篩查、系統彩超、糖耐量檢查等均未見明顯異常,產檢過程順利。5月17日早上5:00開始出現不規則下腹脹痛,起床后出現見紅,10:00宮縮逐漸加強加密,劉女士遂到醫院就診。門診行胎監檢查提示規則宮縮,消毒后行婦科檢查發現子宮頸管消退80%,宮口未1指,診斷孕4產1孕39+周活胎臨產,收住院待產。二、治療經過入院后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胎兒彩超等檢查,并且評估產道情況、胎兒大小等,均未見明顯異常,劉女士是經產婦,建議陰道試產,劉女士同意。16:20陰道檢查見子宮頸管完全消退,宮口開2cm,胎頭-3,胎心正常,給予密切觀察產程進展。19:10陰道檢查宮口已開5cm,胎頭-2,左枕后位,宮縮好,進入產程活躍期,送入產房。產程進展順利,21:40陰道檢查宮口開9cm,胎頭-1,左枕后位,劉女士想用力,開始使用腹壓,宮頸口邊緣開始水腫。和劉女士進行溝通,告知因胎兒胎方位不正導致了想用力,并指導劉女士放松,囑宮口開全后才能用腹壓。同時,給予手轉胎位,將胎頭轉至左枕前位,很快宮口開全,15分鐘后胎兒順利娩出。三、治療效果在活躍期出現宮口擴張慢、宮頸水腫,多與胎兒胎方位有很大關系,如果胎兒無法自行將胎位轉正,此時醫生就要及時給予手轉胎位,幫助糾正胎方位,更有利于宮口擴張,胎頭下降和胎兒娩出。產后恢復快,生命體征正常,心肺未見明顯異常,無腹痛,偶有子宮收縮痛,母乳喂養,乳房不脹,子宮復舊好,惡露不多,于住院4天時出院,囑劉女士42天后來院復查子宮恢復情況。四、注意事項很高興劉女士經過治療癥狀得到了改善,但依舊建議需要注意部分護理措施:1、建議產后多休息,不要太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體恢復;2、適當增加營養,多喝湯水,有利于增加泌乳量,多吃清淡、營養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水果、雞蛋、肉類等;3、建議產后42天一定要到婦產科門診復診,完善產后檢查和盆底功能評估,并制定個體化方案,如通過行盆底康復治療,來避免以后發生漏尿、盆底臟器脫垂、性生活不和諧等;4、建議放松心情,家人多關心產婦心理變化,避免出現產后抑郁。五、個人感悟順產過的經產婦與初產婦不同的地方是曾經經歷過分娩,所以產程進展一般明顯快過初產婦,而且面對分娩疼痛,心理上會更有準備,一般不會因為過于緊張和害怕等精神因素影響到產程進展。但不管是經產婦還是初產婦,在生育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于緊張,并且要同劉女士一樣積極配合醫生,有利于順利生產,且生產后一定要注意保養,有助于身體的恢復。
作者:蘆桂珍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 閱讀量: 4949
一般來講打催產針與順轉剖二者沒有明確聯系,催產針是為了使過了預產期但未正常分娩的產婦,產生宮縮,加快自然分娩的進程,無特殊情況下,仍然以順產的方式為主。如果產婦在順產中發生難以順產的情況,需要選擇剖宮產,進行剖宮產前通常不需要打催產針。部分產婦在順產期間,可能由于乏力等因素,導致子宮收縮不明顯,需要使用催產針來刺激子宮,從而加強宮縮,使胎兒加快娩出,所以打催產針是為了讓產婦更加順利的進行順產。而順轉剖通常是由于發生了胎位異常、產程異?;蚴悄殠?、胎盤異常等情況,造成無法順利生產,進而需要進行剖宮產緩解緊急狀況,保證產婦與胎兒的健康。例如產婦對藥物不敏感,即使打了催產針仍無法繼續順產,而且宮內環境不佳,不支持長時間的堅持,此時需要剖宮產,避免胎兒出現宮內窘迫。對于存在骨盆過于狹窄、胎兒頭過大,亦或是出現足、肩、臀先露等胎位異常情況,也需要及時順轉剖,以減輕產婦痛苦,幫助胎兒順利出生。因此,打催產針與順轉剖沒有明確聯系,所以產婦不要過度驚慌。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安全性都較高,對胎兒影響都較小,因此不要聽信謠言,過度擔心生產方式帶來的影響。建議遵醫囑選擇適合的、安全的生產方式,如果產程中出現不利因素,建議及時更換生產方式,保證自身與胎兒的安全。
作者:楊秀華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閱讀量: 4884
打催生針多久可以順產,是根據每個產婦不同情況決定的,通常24小時以內可出現分娩的征兆,但也常有更慢的情況發生。催生針所注射的物質一般為催產素,可刺激產婦子宮產生收縮,從而幫助生產,主要與產婦分娩次數、藥物敏感度、是否入盆、宮頸成熟度等有關。1、產婦分娩次數:一般來說,對于注射催生針的產婦,經產婦比初產婦較快出現規律性宮縮;2、藥物敏感度:部分產婦對催產素較為敏感,可能在打完催生針幾十分鐘后會發生反應,而不敏感的產婦則需要2-3天的時間;3、是否入盆:當產婦在產程中胎兒頭部已經進入骨盆,此時打催生針可以幫助產婦更好地生產,如果胎兒因頭部過大等無法入盆的情況,打催生針的作用則相對較??;4、宮頸成熟度:宮頸成熟度主要指產婦分娩前宮口擴張程度、變軟程度等。產婦的宮頸越成熟,宮口擴張越大,打完催生針后,分娩概率越大,分娩速度也會越快。盡管催生針的使用可以使產婦子宮收縮,從而幫助減少待產時間,但有一些產婦在使用催生針3天后身體仍無反應或未滿足可以進行順產的宮縮要求,這個時候最好考慮剖腹產手術,盡早娩出胎兒,以免對胎兒和孕婦的健康造成影響。
作者:楊秀華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閱讀量: 5195
初產婦臨產時開到幾指較難,并無定論,初產婦對疼痛的忍耐力和妊娠所需時間不同,具體的開指難度也不同。一般在3指后,大多數初產婦痛感逐漸增加,開指的時間也會有一定的延長,難度也相應增加。從宮縮直到宮口開到10指,也就是開到10根指頭的寬度,初產婦一般需要11-12小時。初產婦從規律宮縮開始到宮口開3指,這段時期初產婦宮口擴張緩慢,平均2-3小時擴張1指,一般需要8小時左右,多數初產婦可以忍受。宮口從3指開至10指,初產婦疼痛會逐漸增加,一般醫護人員在開3指時會詢問產婦和家屬意見是否進行無痛分娩,因為當宮口開到5指左右,隨著胎兒的下降,宮縮會逐漸加強,宮口擴張速度加快,疼痛越發強烈,甚至疼痛難忍,這一過程,初產婦大概需要經歷4小時。初產婦產程通常較長,且疼痛明顯,開指也相較于經產婦更困難,可能會出現情緒崩潰的消極情緒,家人應耐心勸導并給予鼓勵。同時可以適當地給產婦補充能量。有時醫生也會建議初產婦在室內進行走動,幫助減少開指的時間。
作者:楊秀華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閱讀量: 5410
催產針一般具有促進宮縮、宮頸成熟和促進產程的作用。孕40周可以打催產針,但需要經住院診斷有無催產、引產的指征,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打催產針后能否順產需根據孕婦以及胎兒的情況進行選擇。當孕40周無特殊要求及催產、引產指征時,建議可先做B超觀察胎兒情況,并檢測胎心、胎動,等待自然產程的到來,進行順產。若在孕40周時,孕婦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羊水過多或過少等疾病時,在醫生評估后,也可遵醫囑使用催產針進行催產,以免胎盤、臍帶老化等因素影響胎兒供氧,導致胎兒宮內缺氧,引起胎兒生命危險。在孕40周時胎兒基本已經發育完全,若孕期超過預產期1-2周時仍沒有分娩指征,可以進行催產針進行催產。但若進行催產時孕婦存在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等畸形,或者在分娩過程中出現如胎兒橫位、前置胎盤、臍帶脫垂等胎位異常,這時打催產針可能無法進行順產,需要選擇剖腹產。催產針應用于妊娠晚期孕婦的引產效果與正常分娩孕婦基本無差異,對胎兒無不良影響,孕婦不必過度緊張。但催產素在使用時須有專人看護,密切觀察孕婦的宮縮變化。
作者:楊秀華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閱讀量: 5256
分娩活產胎次,是指某個孩子出生時在母親所有活產胎兒中占的順序數,一般臨近分娩時在醫生給予的孕婦保健手冊上填寫。如果孕婦已經產了2個孩子,這一胎就是第三胎,胎次的地方就應該填3。醫生會根據填寫的情況,明確孕婦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幫助判斷產婦的身體情況。所以一定要如實填寫,以免影響醫生的判斷,造成不良后果。如實填寫孕婦保健手冊,對于提高孕婦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質量,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圍產期死亡率以及殘疾兒童出生率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楊秀華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閱讀量: 7153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