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結巴臨床稱為口吃,指說話時不連續,重復、卡頓或拖音。孩子口吃可能屬于正常生理現象,或者由于語言發育遲緩、心理因素等非器質性因素導致,也可能由于腦部器質性疾病導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非器質性因素:
1、正常生理現象:孩子2-4歲時為語言發育時期,剛開始說話可能不連貫。當孩子從短語向長句子過度時,由于不會組織語言,著急時就會出現重復、卡頓、口吃的現象。這種情況要多注意訓練,可以采用孩子游戲、父母指導、調整環境等非直接干預方式進行訓練,注意避免直接指正孩子的不順暢語言,可在游戲中促進語言順暢,比如故事接龍、兒歌、童謠等;
2、語言發育遲緩:在語言發育階段,若口吃沒有得到矯正,就可能持續到學齡期或之后,孩子除說話停頓、重復、口吃,還可能出現面部扭曲、下頜抽搐等現象。此時可以去專門的培訓機構做語言引導訓練,同時配合口腔功能訓練,如吹泡泡、口腔快速輪替運動等;
3、心理因素:若孩子存在恐懼、焦慮等情緒時,可能會導致口吃。此時建議家長及時帶領孩子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明確診斷并給予早期干預和治療。平時可多帶孩子至戶外活動,多于其他孩子接觸交流,克服恐懼、焦慮心理。
二、器質性因素:當孩子出現腦部疾病,如顱腦外傷或腫瘤時,可影響語言中樞,從而導致口吃。建議及時進行頭顱CT明確診斷,除糾正口吃,還要積極治療原發病,進行營養腦神經的治療,如遵醫囑服用甲鈷胺片、維生素B12片等。
此外,孩子出現口吃時,建議家長不要嚴厲呵斥孩子,應鼓勵孩子樹立信心,糾正口吃。盡可能放慢語速講話,必要時可配合語言訓練,減輕孩子心理壓力。